每一位孩子,都需要一件法律的铠甲
2020/5/21 8:33:30 点击:
5月18日,2020“女童保护”全国两会代表、委员座谈会召开。再次把对孩子的保护这一需要我们持续关注的话题,推到了人们面前。
一个时间以来,伤害孩子的事件在各地不断发生。黑龙江四岁女童凡凡遭继母殴打进ICU,在相关新闻报道中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孩子脸上身上多处伤口,有的已经结痂,有的还在流血,有的是烫伤,有的是殴打淤青。据相关报道,女童之前就已因殴打多次入院,目前女童继母与生父已被刑拘。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见到“重组家庭”中伤害幼童的案件。在4月初,鲍毓明性侵养女案也曾在互联网掀起舆论狂潮。
不止是重组家庭,父母打死亲生孩子的案件也屡见不鲜。2019年9月,陕西武功一位母亲因儿子写作业不用心将其殴打致死。2017年1月,河南巩义市一名4岁女孩被亲生母亲虐打打死,仅因母亲害怕其长大后只和奶奶亲不和自己亲。2015年河南鹤壁市一名13岁女孩因学习成绩差、拿了同学10块钱等原因,被母亲拿棍棒殴打致死……
从父母的角度来说,他们是有预谋地打死孩子的吗?并不是,往往是“失手”,往往是“火气上来控制不住”。那么何以导致“失手”呢?除却父母本身性格脾气的原因,还有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的失当。面对孩子的淘气、不听话、成绩不好等表现,他们信奉的可能还是“不打不成才”、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老一套理论。面对孩子的不顺从,他们想到的首先是通过武力压制和震慑孩子。孩子感到害怕,表现出绝对的服从后,父母便觉得,我的教育卓有成效。从孩子的身心健康来说,这绝对是不利的,更为根本的是,这种理论治标不治本,孩子会通过父母的一系列行为梳理出一套前因后果,“我做了什么就会被打”,但孩子往往不知道其中原因,下次再遇见相似情况时多数还是会踩住逆鳞,而这在父母眼中就是冥顽不灵的表现,一顿拳脚相加之后继续恶性循环。
站在继(养)父母的角度来说,由于刻板印象的潜移默化或生理心理上的隔阂等种种原因,他们更难与继(养)子女产生共情。生理心理上的隔阂加上沟通不到位,难免让彼此感情逐渐僵化,于是矛盾会显得更加尖锐。在矛盾冲突集中爆发时,没有感情的缓冲,后果是可想而知的。
无论是以上的那一种,无疑都属于家庭暴力,在这其中除了肢体暴力,还包含性暴力。在鲍毓明案中,鲍毓明给出种种证据证明,李星星并非自己养女,而自己也从未将其当作养女。可鲍毓明在对外介绍李星星时却以养父自居,可以看出鲍毓明明知自己与李星星年龄差距过大,而他对李星星的感情并不是能够正正当当公之于众的。鲍毓明作为一位精通法律的律师,他当然知道如何能够在法律之下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,即使这利益合法却违背道德。
孩子是不完全行为能力人,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无法保护自己,不懂得也没办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但他们不仅仅是联系一个家庭的纽带,更是祖国的未来,是民族的希望,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。有调查显示,我国10岁以上儿童超四成遭受家暴。我们必须借助法律来为这些孩子筑起保护的屏障,呵护祖国的花朵的成长。
在进一步完善《未成年保护法》的同时,我们也应重新审视《刑法》的量刑和构成犯罪的条件,在主要针对家庭虐待时,不应忽视非婚同居等情况,更需加强《反家庭暴力法》和《刑法》的对接。在修改法条时更加全面地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况,致力于做到不放过每一条暴力伤害孩子的漏网之鱼。
此外我们也需以新眼光看待对孩子的性暴力的问题,网络上不乏有人调侃写小黄书出版判八年(实际为非法出版),性侵幼女判三年的现象。更遑论还有一套关于“插入”和“射精”等如何达到条件才算性侵的讨论,在这激烈的论战背后,我们能看见的只有对被侵害者血泪的冷漠和践踏。
一个时间以来,伤害孩子的事件在各地不断发生。黑龙江四岁女童凡凡遭继母殴打进ICU,在相关新闻报道中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孩子脸上身上多处伤口,有的已经结痂,有的还在流血,有的是烫伤,有的是殴打淤青。据相关报道,女童之前就已因殴打多次入院,目前女童继母与生父已被刑拘。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见到“重组家庭”中伤害幼童的案件。在4月初,鲍毓明性侵养女案也曾在互联网掀起舆论狂潮。
不止是重组家庭,父母打死亲生孩子的案件也屡见不鲜。2019年9月,陕西武功一位母亲因儿子写作业不用心将其殴打致死。2017年1月,河南巩义市一名4岁女孩被亲生母亲虐打打死,仅因母亲害怕其长大后只和奶奶亲不和自己亲。2015年河南鹤壁市一名13岁女孩因学习成绩差、拿了同学10块钱等原因,被母亲拿棍棒殴打致死……
从父母的角度来说,他们是有预谋地打死孩子的吗?并不是,往往是“失手”,往往是“火气上来控制不住”。那么何以导致“失手”呢?除却父母本身性格脾气的原因,还有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的失当。面对孩子的淘气、不听话、成绩不好等表现,他们信奉的可能还是“不打不成才”、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老一套理论。面对孩子的不顺从,他们想到的首先是通过武力压制和震慑孩子。孩子感到害怕,表现出绝对的服从后,父母便觉得,我的教育卓有成效。从孩子的身心健康来说,这绝对是不利的,更为根本的是,这种理论治标不治本,孩子会通过父母的一系列行为梳理出一套前因后果,“我做了什么就会被打”,但孩子往往不知道其中原因,下次再遇见相似情况时多数还是会踩住逆鳞,而这在父母眼中就是冥顽不灵的表现,一顿拳脚相加之后继续恶性循环。
站在继(养)父母的角度来说,由于刻板印象的潜移默化或生理心理上的隔阂等种种原因,他们更难与继(养)子女产生共情。生理心理上的隔阂加上沟通不到位,难免让彼此感情逐渐僵化,于是矛盾会显得更加尖锐。在矛盾冲突集中爆发时,没有感情的缓冲,后果是可想而知的。
无论是以上的那一种,无疑都属于家庭暴力,在这其中除了肢体暴力,还包含性暴力。在鲍毓明案中,鲍毓明给出种种证据证明,李星星并非自己养女,而自己也从未将其当作养女。可鲍毓明在对外介绍李星星时却以养父自居,可以看出鲍毓明明知自己与李星星年龄差距过大,而他对李星星的感情并不是能够正正当当公之于众的。鲍毓明作为一位精通法律的律师,他当然知道如何能够在法律之下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,即使这利益合法却违背道德。
孩子是不完全行为能力人,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无法保护自己,不懂得也没办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但他们不仅仅是联系一个家庭的纽带,更是祖国的未来,是民族的希望,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。有调查显示,我国10岁以上儿童超四成遭受家暴。我们必须借助法律来为这些孩子筑起保护的屏障,呵护祖国的花朵的成长。
在进一步完善《未成年保护法》的同时,我们也应重新审视《刑法》的量刑和构成犯罪的条件,在主要针对家庭虐待时,不应忽视非婚同居等情况,更需加强《反家庭暴力法》和《刑法》的对接。在修改法条时更加全面地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况,致力于做到不放过每一条暴力伤害孩子的漏网之鱼。
此外我们也需以新眼光看待对孩子的性暴力的问题,网络上不乏有人调侃写小黄书出版判八年(实际为非法出版),性侵幼女判三年的现象。更遑论还有一套关于“插入”和“射精”等如何达到条件才算性侵的讨论,在这激烈的论战背后,我们能看见的只有对被侵害者血泪的冷漠和践踏。
司法是严谨且理性的,任何量刑的背后有严密的法理支撑,只是各法条更新修改进度不同,这也就造成了许多法条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现象,同时随着我们对现实问题关注的不断转变,我们也看见了许多需要法律制约的灰色地带。对这些问题的漠视与搁置绝不利于社会秩序与道德的维护,我们能做到的是通过合法渠道理性发声,呼吁法条的完善与修改,继续关注虐待儿童的案件,让法律成为孩子的铠甲,让他们获得抵抗暴力与虐待的力量,为孩子筑起一座春天的花园。
本文由高密哪个律师事务所比较好转自今日评论。
- 上一篇: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法律宝典 2020/5/22
- 下一篇:张兴凯委员:建议制定《应急管理法》,健全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2020/5/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