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 山东子伦律师事务所 网站
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法律新闻

点亮‘大牟家、周戈庄’两座新兴‘小城’,大牟家镇要搬迁52个村!

2017/11/10 8:55:52      点击:

―大牟家镇推进集中居住区建设启示一二

大牟家镇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,紧紧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原则,以改善人居环境、提高生活质量、促进增收致富为目标,把集中居住区建设与新兴小镇、农业强镇等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,探索出了一条良性循环发展的新路子。

目前,该镇已高标准建设农村集中居住区3处。今年,又确定7个村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,计划采取先拆后建的模式实施,届时,将节余建设用地流量指标1000多亩800余户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楼房,村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。

把准方向,正确决策,用三个“等于号”解决“干什么”的问题

镜头:

“今年8月份,我市下发《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借势政策东风,借鉴往年经验,大力推进集中居住区建设,点亮‘大牟家、周戈庄’两座新兴‘小城’,以新兴‘小城’统领,催生我们镇的农业现代化、工业特色化,实现各项发展和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多赢,让大牟家真正成为‘吉牛福地’、‘快乐老家’”,在今年的专题研究会议上,大牟家镇党委书记李沛聃掷地有声,“利用3至5年时间,搬迁52个村,将两座‘小城’建成常驻人口达1.5万人的规模”。

背景:

大牟家官厅社区村民住宅楼

大牟家镇位于我市西北部,现辖85个行政村,5.2万人口,耕地面积16.5万亩。近年来,该镇把集中居住区作为建设新农村、改善民生民本、提升小城镇水平的重要举措紧紧抓在手上。2013年1月,他们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,搬迁王家屋子、曲家屋子等9个村513户,高标准建设农村集中居住区3处,分别是官厅集中居住区一期、二期,泊子集中居住区,节余土地流量指标469亩。

大牟家官厅社区村民住宅楼


集中居住区按照农村“五化”建设要求,水、电、路、网线、数字电视线全部配套齐全。同时,在镇区投资1150万元修建污水处理厂,投资90万元建成6处垃圾中转站,有效提升了城镇化水平。其中官厅居住区已成为全市城镇化的经典范例,取得了村民得新居、村庄得新貌、集体得积累、政府得民心、社会得和谐的良好效果。


今年以来,该镇经过2个月的调研论证,决定借鉴往年经验,以集中居住区为切入点,大力发展“大牟家镇区”“周戈庄社区”两座中心“小城”。采访中,镇长阎廷玉给记者划了三个“等于号”:发展集中居住区=发展新兴城镇=发展现代农业=发展特色工业。他解释说:“方圆二十里的村庄聚拢到两处‘小城’,利于城镇的发展建设;对搬迁的农民实施大田托管,便于发展现代农业;农民脱离土地束缚,成为剩余劳动力,又为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支撑。牵一发动全身,走好这步棋,可谓一举多得,一兴俱兴。


方向明确,行动迅速。按照“区域小城两星齐亮”的发展定位,以“政府引导、村为主体、群众自愿、整村搬迁”和由南向北搬迁的原则,该镇确定徐家屯、黄家庙子、车辋、朱家庄等7个村实施搬迁,由点及面,循序推进。为更好的集约节约用地,新居住区规划设计为多层楼房。为方便村民上下楼,决定在多层楼房中增设电梯。根据群众意愿,整村搬迁至一个居住区,土地产权改革、大田托管和房屋搬迁同步进行。


启示:

“大海航行靠舵手”,面临要确定如何发展的问题时,对决策者们来说,是一次思维是否开拓、眼光是否前瞻、统揽全局是否有足够能力的考验。对此,大牟家镇立足实情,深刻剖析自我,用两个月的时间为发展问诊,找准工作切入点。

看清远方迈开脚步,秉持一颗为民心,从“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”入手开展工作,没有把不准的脉。


创新机制,能者至上,以“人尽其才”解决“谁来干”的问题。


镜头:

一组组长:黄德密,副组长张言启,组员秦雪芳;二组组长:秦洪杰,副组长……在黄家庙子动迁工作临时指挥部墙壁上,贴着一张动迁小组人员表。没想到,这个看似简单的分工图,却暗藏玄机,人员安排与记者“机关干部挑大梁”的想法大相径庭。“四个组组长由本村和附近村的支部书记担任,机关干部只是协助进行账务统计等工作。”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。

事件:

签订搬迁协议现场


在解决谁来干的问题上,该镇只有一个原则,能者至上。为此,该镇成立一把手挂帅、镇长负总责的领导小组,副书记刘晓阳被点名担任集中居住区实施工程的总指挥,一批想干事能成事的“能人”抱成一团,全面快速展开工作。


有人曾怀疑,文弱的副镇长秦术刚,怎么能担当制订搬迁方案这么重要的工作呢?任务下达10天了,这个秦术刚愣是只字未动,怀疑的目光更多了。10天以后,一个奖先罚后、实用性、操作性极强的方案在仅仅半天时间内出炉,并受到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高度赞许。方案从新建小区的规划设计、小区选址、搬迁原则、安置政策、搬迁奖励政策等几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界定,只要牵扯到百姓利益的都能在上面找到答案。“搬迁就是一场恋爱,两情相悦,方得始终。”对于搬迁工作,秦术刚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,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进村入户走访调研上,尊重民意,是他制订方案的首选。


官厅社区书记张言明,被称为搬迁工作的“老大哥”,立下过汗马功劳,是农民的贴心人。今年以来,他继续发扬与民同吃同住的一贯作风,积极为集中居住区工作出谋划策,解决问题。


更为创新的是,今年搬迁工作组带头人全部使用能力强、威信高的村支部书记,他们善做群众工作,最摸自家人的心思。比如,黄家庙子搬迁工作组,一组组长是该村支部书记,副组长是该村文书,组员是机关干部;二组组长是另一个今年也面临搬迁的村支部书记,副组长仍然是黄家庙子村干部……副组长和机关干部一起,协助组长开展工作。


用人有策略,工作开展得出人意料的顺利。10月15日、16日两天时间,徐家屯搬迁协议全部签完。10月21日,评估组刚进入黄家庙子时,就有村民计划搬家。“俺同意签协议是因为老支书,俺就是信任他。”在动迁现场,一位村民直言不讳。“镇上安排我们到工作组来,本来想历练一下我们,没想到,有这些村干部挑头,我们还没得到历练的,活就干完了。”一名机关干部,半开玩笑地向记者诉说了他们的“尴尬遭遇”。

启示:

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”。如何扬长避短,既利用长处又避免短处,这是一个用人艺术问题。

“适才适所,用当其位”,把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他才能的适合的岗位上去,才能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。大牟家镇用集中居住区建设迅速推进的事实,例证了用人所长,人尽其才,才尽其用带来的突出效果。

身先士卒,阳光操作,以“尽职尽责”解决“怎么干”的问题。

镜头:

徐家屯第一铲

“轰,轰――”当挖掘机的长臂挥舞着,推向自己居住了30多年的老屋时,徐家屯支部书记于钦华,还是忍不住偷偷擦去脸上的泪水。俗话说,“村看村,户看户,群众看得是干部”,对于搬迁大事,徐家屯群众的目光更是齐刷刷地看向当家人于钦华。第一铲,于钦华毫不犹豫地让它落在自家屋顶。这一铲,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,整个村庄85户人家三天全部搬迁完成。“像做梦一样,一个存在300年的村庄,在三天后不复存在”。速度之快出人意料,创出了大牟家速度,刷出了高密的搬迁进程纪录,更成为我市先拆后建的第一个村庄。

背景:

徐家屯评估

评估现场

怎么干?首先,最大限度保障村民利益:搬迁各村通过实施挂钩项目,市里补助的节余指标款如数返到村集体,用于搬迁改造和后续福利。合理制定补偿方案:除按评估公司的评估价给予法定补偿外,各村还制定了奖励政策、补助政策和福利政策,坚持谁早签谁早受益。楼房建设高标准:外墙保温处理,内墙用乳胶漆喷涂,安装入户防盗门,室内进行简装修,铺地面砖,厨房、卫生间、阳台贴瓷砖,安装中空玻璃窗,安装太阳能,水、电、数字电视、电话、宽带等。

公平公正阳光拆迁。参与动迁的工作人员,坚决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,解难释疑不厌烦,服务村民不敷衍,不使一位村民掉队,不让一位村民吃亏。房屋评估、房屋拆除、选房分房等工作开展过程全部公开;村民觉得哪里有不对的地方,评估公司可以到场复核;选房等过程全程录像,阳光操作。

党员干部带头上。在率先拆掉自家房屋后,于钦华要求党员干部随后拆,无一人阻拦,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。

严格监督建设施工。成立由镇、村、监理方、建设施工方、质监站等 5家部门组成的监理会小组,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严格监管。

干部清正不清正,百姓心里有杆称。当所有过程置于阳光之下,大牟家人以最淳朴的行动,表达了对党委政府的充分信任:听说要搬迁,外地工作的村民,及时赶回家,积极处理问题;明天要开动迁会,今天把患病住院的丈夫接回来,看上老屋最后一眼,随后在协议书上签字;挖掘机开始工作了,临近自家房屋时,在门前点上一柱香,拜上三拜后转身离去……

启示:

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,搬迁安置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,也是矛盾焦点所在,无疑,阳光操作是破解这个难点的金钥匙。

党员干部,始终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,怀有的应该是一颗大公无私、愿意为群众办事的火热的心,只有这样,才会不计较个人得失,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,担当起一名党员的责任。

尊重意愿,打消顾虑,以“一切为民”解决“干得好”的问题。

镜头:

“一天能摘辣椒三四百斤,每斤给俺三毛钱,俺干了十来天赚了一千多了。”在辣椒地里,泊子集中居住区的赵大嫂开心地告诉记者,她家的12亩土地,以每亩保底600元的价格全部托管到农业合作社,年底还有分红,自己再回到土地上打工,每年至少赚1.5万元,丈夫在镇一家纺织企业打工,每年工资少说也有2万多,算起来,每年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两倍多呢。

背景:

官厅新村外景

搬进新楼的村民

为了让群众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,该镇大力推进土地产权改革和大田托管,强化干部服务意识,加强配套设施建设,费尽心思。


大力实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大田托管,壮大集体积累,解决群众后顾之忧。搬上楼,土地怎么力?实施产权改革和大田托管,三权分离,使农民离地不离权,离村不离钱,为启动先拆后建、实现顺利搬迁创造条件。为此,该镇组织各村,以村为主体成立农业股份合作社,牵头经营大田托管,村民作为股民参与。目前,已吸引供销社龙头企业米高等公司进驻,全程种植管理经营,不需要农民投入一分钱。农民年底 “坐享其成”,享受保底600元/亩、增收分红的待遇。目前,已有5000亩土地开展试点。如此一来,农民、村集体、农业企业和保险公司四方利益系在一起,风险收益共担共享。


牢固树立服务意识,“客户”至上,确保居民住得安心舒心。新村居民是干部们的“客户”,来不得半点怠慢。新村刚入住,总有意料不到的问题发生,干部们便逐家逐户进,挨门挨屋的转,很快就把自己磨练成了“暖男”:有的老人马桶不会用,干部上门教;线路出问题,电工上门修;地面起鼓了,重新处理;屋顶漏水了,扒掉再换……年底,官厅新村支部书记让群众使劲提意见,群众说,“俺们都没意见,有意见早解决了”。为解决剩余劳力问题,村干部挑头,成立劳动力流转合作社,无偿为村民服务,倍受群众欢迎。三和新村支部书记王万刚说:“我们村现在不怕没活干就怕没人干,村无闲人,70岁左右的到厂子看大门,年轻人到镇上纺织厂、木器厂、装潢公司工作,不愿外出的妇女又回到农业合作社打工。”

自家土地托管,又回合作社打工的农民


福利待遇考虑全面,配套设施建设及时跟进,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。徐家屯借鉴其它集中居住区经验,向村民承诺:入住新建小区的户,每年免费享受30方水、600度电、3罐液化气,也就是说,村民的日常用水、用电、用气不用自家掏一分钱;每年7000元的电梯维修、使用费用,村里全包;满65周岁以上老人,每人每月享受100元生活补贴等等。 集中居住区均设有便民服务大厅、超市、卫生室等。小区周边交通便利,环境优美,附近聚集了中学、小学、幼儿园等学校,就业、就医、上学、购物更加便利。二十里外的泊子村刚搬到周戈庄社区时,七旬李老太一上午赶了七次集,她乐呵呵地对人说,原来老村离集市很远,她又腿脚不便,油盐酱醋的只能让年青人捎带着买,“这回好了,我再也不用人了!”在官厅社区,记者看到,活动室、计生室、卫生室、图书室等设施一应俱全。广场南侧,一位老人正领着孩子,在欣赏那座鲜红的党旗雕塑,那座雕塑形如一头奋力向前的耕牛,醒目地矗立在那儿,她也应该扎根到群众心中去了吧?!(来自高密新闻网官方)


本文转摘  : 高密生活小助手